同学们,你们别无选择_励志文章: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

1、同学们,你们别无选择

同学们,你们别无选择

                                                                       ------------许智宏校长在北京大学2008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家长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好!

北大已经走过110年的风雨历程,一代又一代最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从这里走向世界。而我作为北大的校长,也非常有幸,和师生们一道,经历了北大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平稳的一段黄金时期,我校的国际声誉也不断提高。我回母校担任校长已近九年,每当毕业生离开的时候我都会代表学校,代表全校师生,给同学们祝福,给同学们提出很多希望,我希望每一个从北大走出去的年轻人,都能奋发有为,洁身自好,脚踏实地,志存高远,都能继承这所大学伟大而光荣的传统,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北大人!

今年的毕业典礼,我觉得非常特殊,因为2008年不是一个平常的年份。

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我们国家经历了很多考验,遭受了重大的灾难。灾难总是会被历史所记录的,因为灾难会在极其短暂的时间里改变无数人的生活,也会在长久的时间内,影响我们的未来。灾难让我们痛苦,也让我们坚强。

再过一个多月,我们还要迎来北京奥运会,还要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风度、力量、坚强与信心。我相信,北京奥运将成为中国现代化历程中醒目的一座里程碑。

2008年,让我们永远记住四个字:多难兴邦。

温家宝总理在北川中学的黑板上写下了这四个字,我看到电视画面的时候,流泪了,“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我已经六十五岁,经历了共和国全部的历史,也见证了很多重要的历史时刻,能够深刻地体会这四个字的含义。

今天的毕业典礼,我也希望北大2008届的毕业生们,都把这四个字记住。你们还很年轻,你们甚至很难体会到什么是磨难,但作为你们的校长,我有责任告诉你们,磨难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是一个国家奋发前行的动力,只有在磨难中坚强不屈,只有在磨难中团结一心,只有从磨难中不断反省总结,我们才能成功,才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才能让中华文明永远绵延不绝。

我很自豪,也很欣慰,在灾难面前,北大师生表现出了惊人的坚强和团结,我看到很多同学含着眼泪在为灾区献血、捐款,医学部和各附属医院组建了多支医疗队,共百人,赶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北大微处理器研发中心援建了包括北川中学在内的3个中小学的多媒体网络教室;生命学院师生与四川省林业部门合作对卧龙保护区内熊猫等珍稀保护动物的受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地空学院组建了“汶川地震工作组”;医学部和心理学系一批师生参与灾区心理援助和咨询工作,并提出了《北京大学地震灾后心理重建援助计划》;城环学院吕斌教授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起草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重建工作战略研究报告》,景观设计研究院紧急撰写的《地震重建规划设计手册》,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彤教授主持的灾区环境检测科研小组,从不同的层面参与到汶川灾后重建的工作。所有这些,体现了北大人的社会责任,北大人的公民意识,北大人的爱心。我从心底里为我们北大人而骄傲。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发展史上曾历经磨难,从不屈服,地震灾难更不可能把中国人民吓倒压垮。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勇敢、坚强、团结和伟大的人文关怀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抵御各种危难的精神支柱,也是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2003年春“非典”肆虐中国期间,温总理给北大学生的回信中,有一段话,蕴涵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他说:“让我们记住这段非凡的经历吧!它使我们学到了比平时多得多的东西。让我们记住这个真理: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

多难兴邦,对于一个国家是如此,对于一所大学何尝不是如此。今年是北大建校110周年,回顾北大百十年的历史,何尝不是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道,虽命运多舛,历尽艰辛,但却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一段光辉历程。

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国势衰微、外敌入侵,八国联军侵华,大学堂曾一度被占领,被迫停办。民国初年,由于经费短缺,北大再次遭遇停办危机,老校长严复先生上下奔走,在艰苦的办学条件下仍坚持教学改革,确立了北大“保存一切高尚之学术、以崇国家之文化” 的办学宗旨。五四前后,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祥地,而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来自保守势力的责难和军阀政府的迫害,一度有上千名学生被捕入狱,蔡元培校长也曾被迫辞职。1927年至1929年,北大被取消和更改校名,停发经费和工资,广大师生在半饥饿状态下仍坚持斗争,誓死不屈。1937 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师生万里南迁,组建西南联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以“刚毅坚卓”的精神,坚持教学科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三年困难时期,物质极度匮乏,一大批同学由于营养不良患病被迫休学,当时北大时常停电,但我们的老师还是坚守岗位,教书育人。文革期间,北大被迫停课四年,一大批教师惨遭迫害,饶毓泰、翦伯赞等许多优秀学者被迫害致死,几千名师生下放劳动。复课之后,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我们的老师依然坚守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铷电子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技成果,等等等等。一百多年来,我们的北大历尽磨难,从未退缩,几代北大人把青春、才华甚至生命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谋求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同回顾这些波澜壮阔的岁月,就是希望,在同学们即将离开北大之际,再次唤起同学们心中的北大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北大精神,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北大精神。

北大是一百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钱理群先生在《寻找北大》一书的序言中曾写道:“北大,是每一个北大人,所有的中国人的精神梦乡”。

包括你我在内的全体北大人都承担着整个民族的精神理想,这担子实在太沉重了,但是同学们,你们别无选择,因为这是我们北大人与生俱来被赋予的精神气质,是北京大学一百多年来形成的精神气质,她不可逃避,也不能放弃。

多难兴邦,对于我们每一个人何尝不是如此。同学们毕业了,有的将继续深造,有的会走上工作岗位,有的远渡重洋,有的奔赴西部,投身灾区重建。不管你们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所作为。但是,未来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同学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当年,老校长马寅初先生因他的人口理论遭受全国性的大批判,在巨大的压力和攻势面前,马老没有退缩,他说“[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 他还说“我总希望北大的一万零四百学生在他们求学的时候和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要知难而进,不要一遇困难随便低头”。同学们,天将降大任,必将苦其心志,北大人都应该学习马寅初老校长,拥有坚持真理、战胜困难的勇气,做生命中的强者。

同学们,你们毕业于2008,请记住这个年份,这一年,我们奥运了,这一年,母校110岁,这一年,我们都是四川人,这一年,你们毕业了。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创造着近现代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奇迹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相信你们将很快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直接参与者和领导者。一个月前,林毅夫老师在经济中心毕业典礼上,有一段震撼人心的话,他说,“只要民族没有复兴,我们的责任就没有完成,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贫穷中,只要天下还有饥饿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饥饿中,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苦难中,这是我们北大人的胸怀,也是我们北大人的庄严承诺!” 这段话,也让我想起了老北大教授梁漱溟先生的名言,“吾曹不出,如苍生何”,这种舍我其谁的勇气和世情关怀将在你们的身上遗传下去!未来,无论你们事业上取得多大的成功,生活上如何春风得意,请同学们不要忘记2008,不要忘记废墟中握着笔的那只小手,不要忘记总理的泪水,不要忘记讲堂广场默哀的人群,更不要忘记我们北大人崇高的精神理想和庄严承诺。请同学们务必以国家为重、以苍生为重!

多难兴邦,我希望,每一个2008届的北大毕业生,记住这四个字。也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伟大的母校,能够在风雨之后,迎来新的辉煌!

谢谢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演讲辞] [高考励志诗歌:写给北大]

 

2、励志文章: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

励志文章: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

我骄傲,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家境的贫寒塑造了一个刚强的我;山村的闭塞,惊醒了我,唯有知识才能扫除愚昧,读书读书,读出书来才是出路,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造就了那份执着的信念:活在当下,做“字”当头,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

几多欢笑几多忧愁,几多风雨几多春秋。不为包子馒头,只图活着争口气!农家娃特有的豪爽、质朴,以及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时刻鼓舞着我,鞭策着我。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

困难是挺拔的大山,那我就是勤劳的愚公,挖山不止;困难是坚硬的磐石,那我就是那晶莹的水滴,水滴石穿;困难是那汹涌的大海,那我就是那高扬的云帆,直达彼岸。

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

贫穷,可以锻炼人的性格,磨练人的意志。我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娃,父母用他们的血汗供我读书,用美德教育我做人。我不指望什么出人头地,使得自己取得多大的成绩,有多大的作为,只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对得起生我养我的那--天地间最善良、最真诚、最无私的父母心!

生而贫穷并无过,死而贫穷才遗憾!不能做有钱人的子孙,但是我们可以做有钱人的祖先。穷是我奋发向上的动力,乐是我精神食粮的宝藏,值是我今生拼博的汗水。(励志名言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唯其行动,方能结出硕果;唯有奋斗,才会变得富有。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

奋斗是实现崇高理想的坚实阶梯;奋斗,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出路!出路出路,走出来才是路!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

山的高大,是因为有广阔的草原;弄潮儿的无畏,是因为脚下有滚滚的波涛。骆驼的坚韧是因为有浩翰的沙漠,雄鹰的矫健是因为有无际的蓝天,瀑布的美丽是因为有碧绿的水潭。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太阳,留给地面的就是阴影;既然承诺了颠峰,就要勇敢攀登;既然承诺了天空就要振翅翱翔;既然承诺了彼岸,就要力挽狂澜;既然选择了人生,就要付出赤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自己,选择永远大于努力!人生曲折起伏,必须真诚面对,从容解决,走好人生每一步!没有理由更不须借口。想拥有先付出,想成功先目标,低着头,一直往前冲…靠实力赢得自尊!

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

3、我的同学

我的同学(一)

大家好,我是韩愈小学的一名学生,我今年刚升入三年级,我今天想夸夸我的好同学,你们要问他是谁?下面我就给你们描述一个他的长相。

他个子比我高点儿,有点儿胖乎乎的、圆嘟嘟的脸,好看的眉毛下,一双明亮的、大而黑的眼睛,像两颗紫色的葡萄,一个小巧的鼻子,一张红润润的嘴巴,真惹人注意。

他还会弹钢琴。

不问别人,我只问我们三二班的同学,你们大家可以猜出来他是谁了吗?

他呀,就是我们班的正班长李坤瞳,也是我的好朋友。

他学习优秀、热爱班集体、喜欢读书,还有他写博客很棒,多篇被校信通推荐,还被校信通推荐为令人羡慕的博腕儿、书香家庭。

说实话我真佩服他。

最让我佩服的是他的嘴:口才好、能说会道,爱打抱不平。

每次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他的手总是举的高高的,抢着回答问题,而且有时遇到老师问的难题,他在下面冥思苦想,最快把答案反馈给老师。

他还爱替别人解围,我有时不听妈妈的话,读课外书没练多少时间琴,妈妈很生气的时候,李坤瞳就会对我妈妈说:“姨姨,潇阳其实也没闲着,他读课外书对他写作有帮助,你就别批评他了。”

我很感激李坤瞳帮我解围,说好听话,他不愧是我的好朋友。

很多我不知道的事他都知道,大人有时不明白的事他也知道,妈妈说他:“人小鬼大,是个鬼马精灵,懂得真多。”

总之李坤瞳的优点很多,我要向他学习。

我的同学(二)

在我们班曾经有这样一个女孩:一双玛瑙般的眼睛,高而小巧的鼻子,一张小小的嘴和一头乌黑的头发,不用说他就是冯潇涵。

冯潇涵在学校是我的好同学,在家还是我的好邻居。以前我们在一起学习、玩耍,她现在转到洛阳二外上学去了,我很想念她。

她不但学习好,还喜欢读书。她的家里有很多书。有一次,我问她借书看,她毫不犹豫的就借给了我,还借了好多本。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借她的书看,我有什么好书,也拿给她看,就这样,小小的书在我俩之间传递着。后来,我读了很多本书,这里面也有冯潇涵的功劳呢!能有她这样一个爱读书的好同学、好邻居,我真高兴呀!

我的同学(三)

在我们画画班有一位超级“大侠”,你只要和他在一起说会儿话,就会笑的肚子疼,之所以称他为“大侠”,因为他人如其名---孔夏同学。嘿嘿,每次你问他叫什么名字,他都会严肃的说:孔夏,你可以叫我大侠。瞧瞧,多好意思介绍。

记得有一天下大雨,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迟到了,当然他也不例外,一阵急促的开门声伴随着一声“报告”,我狠狠的吓了一大跳,只见他在门口笔直的站着,还敬着军礼。老师示意他进来,他却站在门口没有动,说:“老师,我得给您解释一下迟到的原因。”他表情很认真的说。“今天早上我们意外遭到洪水侵袭,加上因为是周日,我稍稍那么一不留神,就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迟到!不过老师您得相信我不是故意的。”全班人都大笑了起来,嘿,瞧这哥们儿夸张的,不就是一场大雨吗,怎么到他这儿就成洪水了呀!()

还有一次,我们两个也不知道是为了一件什么小事就吵了起来。我们越吵越凶,直至面红耳赤。他的言语老是占上风,我恼羞成怒就想举手相击。他眼珠子一转来了句:“我可告诉你周冲,君子动口不动手,就算真的想动手也不能在补习班呀!”我瞪着他说:“你的意思是还想换个地方动手?”“那是当然!”他喘了一口气说:“而且我们打架的时候还得约法三章,第一、不准咬。第二、不准掐。第三、不准告老师……”我晕,打个架有这么麻烦吗?真是弄的我哭笑不得,被逼无奈,只好和他握手言和。

前几天老师让比赛一副素描画,本来就不擅长画画的我只拿了70分。我心情很低落,垂头丧气的往家走。“嘿,周冲,拿了多少分?”不知道啥时候,他跑到了我的身边。“你管我!”我没好气的回答了一句继续往前走。“不要这样嘛!”他倒是一点也不气馁。“一点挫折,好事。下次我们一起练习素描,我相信这么聪明的周冲一定没问题的!”说着,还用手拍了拍我的肩膀。我一听也乐了。“嗯,一定没问题的,下次我一定会加油的!”

我看着他,他站在那里调皮的笑着,嘿嘿,突然感觉“大侠”同学真是可爱极了(*^__^*) 嘻嘻……

4、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

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

 

    此为郑国民先生大学期间参加团中央巡回演讲团时的演讲稿,现已收入小学语文课标教材。

    我出生在辽宁省朝阳市的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父亲在我不满3岁时就去世了,当时我妹妹刚出生两个月。一家人的生活只能靠母亲在生产队里挣工分来维持,那时的生活非常艰难。

    在我的人生中,我最感谢的是母亲,她不仅给了我强健的身体,而且教我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为我们缝补衣衫的身影,扛着柴禾在山路上蹒跚而行的脚步,还有那掩饰不住辛酸的苦笑,都深深地印在我幼小的心里。为了减轻母亲肩上的重担,从7岁开始,我就拿起了镰刀和绳子上山砍柴,一担担柴禾由我嫩弱的肩膀挑回家,砍伤了手,压弯了背,一直到现在,刀疤还清晰可辨,背也没有直过来。

    家里虽然贫穷,母亲宁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让我能读书成才。在上学的头天晚上,母亲用她的一件旧上衣,给我赶做了一个裤头。第二天早晨,我美滋滋地用布带子系上,( https://)光着上身,赤裸着双脚,空着两手上学去了。母亲又趁着中午休息时间,走到10里外的供销社,卖了10个鸡蛋,买回来2尺布和几个笔记本,我就这样背上了母亲给我做的小书包。

   13岁时,我考上了离家50里地的公社中学。周六下午,我步行爬山回家;周日下午,我再背着粮食返回学校。在校住宿,放学后不必上山砍柴了,自然比上小学时轻松了许多,但我知道我每月3元钱的伙食费是只会写自己名字的母亲用一个个舍不得吃的鸡蛋换来的,所以我更加努力地学习。每当我在考试后把成绩告诉母亲时,她只是微微一笑,做一顿稍好的饭菜,作为奖励,然后对我说:“咱可不能骄傲,门门都是100才好。”在母亲看来,无论是第几名,不是100分就不算是好成绩。

    由于我的学习成绩好,又能吃苦耐劳,初一时,我在班里第一个加入了共青团。后来,我又多次被评为县三好学生,地区三好学生。

    初中毕业时,根据我的学习成绩,校长和老师们都劝我考重点高中,以后再考重点大学,而我所憧憬的路也是如此。可是我没有勇气开口。我知道,因过度劳累母亲已是疾病缠身,她舍不得那几分钱的药片,咬着牙硬挺着下地干活,她把苦涩的泪水趁我们睡熟时默默地咽下,而在我们面前却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为了给我凑开学的费用,母亲拖着劳累到极点的身子到处采药,每次我接过母亲给我的一毛毛的钱时,我觉得接过来的是母亲一滴滴的血。我知道,如果我上高中,妹妹就要辍学务农,否则母亲无力承担我们两个人的上学费用。怎么办?要想继续学习,还有一条路:上中等师范学校,这样可以不用交学费、书费,还能得到一定数量的助学金,妹妹也可以继续读书了。于是我报考了中等师范学校,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的、情愿而又不情愿的选择。

    1984年9月12日,我怀里揣着卖了一口生猪得来的钱,扛着行李走进了朝阳市第一师范学校。

    入中师刚半年多,一天上午,我们正在上课,班主任老师把我叫出教室,递给我一封电报:“母病危速归。”当我下了火车,又在夜间步行70里赶回家时,我那操劳一生、从未享过一点福的母亲已在一天前闭上了眼睛。悲痛和自责煎熬着我的心,母亲走了,而我那曾无数次设想过的如何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希望,在这瞬间破灭了。

    流尽了眼泪,也没能把母亲唤醒。妹妹摇着我的手,可怜巴巴地说:“哥,咱俩怎么办呀?”当时我16岁,正读小学的妹妹13岁,我们靠什么继续生活、读书呢?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我像一个大人一样,卖掉了全部家产,还完埋葬母亲用的花费,还剩下600元钱。这点钱根本无法保证我和妹妹的上学花费,怎么办?都说人生是漫长的,但最关键的只有几步。读书,再艰难我也要读书!于是我把妹妹寄宿在亲戚家后,急忙赶回了学校。从此,我们兄妹两人相依为命的生活开始了。

    中师的第一个暑假,学校的老师和领导同情我的境遇,安排我做打更的工作,学校也从此成了我们兄妹临时相聚的家。从亲戚那里拿来一些小米,把饭盒当做锅,在宿舍里支起了生活的一角。我买了1斤肥肉,熬成油,撒上盐,每次做菜时放一点儿。一个月过去了,我接过老师给我的报酬——58元5角钱,这是我第一次用自己的劳动挣得的钱。我让妹妹带着50元钱返回学校,留下了8元5角钱自己用。

    助学金仅能维持我的吃饭,而日常需要的花费和妹妹的费用还不能解决。于是在课余时间,我就到附近的菜场运菜,到车站当小扛,到建筑工地当抹灰工,这样每月都能挣一些钱。当时我担任班长,在做工的同时,还要开展班里的工作,所以我每天5点起床,不浪费一分钟,在课堂上力求把所有的学习内容消化。( https://)我没有星期日,也没有节假日,工作没有耽误,自己每学年的成绩都名列第一,连续4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1988年1月25日,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人的一生面临着无数次的选择,阳关大道固然车水马龙,然而崎岖小路上也不乏心甘情愿者。

    转瞬间,4年的中师生活结束了。辽宁省每年都以2%的名额选拔中师优秀毕业生保送到高等师范院校学习。根据我的学习和工作成绩,学校把我排在保送之列。当时正好有一个各种待遇都很高的省属企业到我们学校要一名学生,校领导考虑到我的经济状况,征求我的意见,一些老师和同学也劝我:“你参加工作,正好可以供你妹妹读高中。”我知道,如果我上大学,妹妹读高中,费用比以往要更多,我和妹妹都要继续过艰苦的生活。但我知道我是从家乡的山沟里第一个靠读书走出来的孩子,现在的水平仅仅能当一个小学教员,这只是我人生追求的第一步,我不想这么早就结束我的求学之路。继续走下去会更苦更累,可我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那掩藏着苦涩的微笑,于是我终于选择了上大学的路,我想母亲会为我的选择而欣慰的。

    1988年9月12日,我进入了从小向往的大学校园,成为沈阳师范学院中文系一名学生。

    首先面对的挑战是外语。我只有初中的一点底子,中师又扔掉4年,我只能从零开始。每天早晨,同学们还在睡觉,我悄悄地爬起来,躲到墙角里一遍一遍地朗读,甚至背下来。经过两年的努力,我由第一次期中考试全班最后一名,到顺利地通过东北三省三级和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这时我有一种体会:所谓的可望而不可即,有时是你毫无根据地强加给自己的,一旦享受到“一览众山小”的愉悦时,过去的高不可攀之感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一直偏爱理科,但中师保送生必须进文科系。我的古典文学基础很差,为了缩短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我就把《文选》上的诗从头到尾往下背,一年多过去了,我才隐隐约约望见文学殿堂的金碧辉煌。于是我开始学习写作,偷偷地往报刊投稿。当同学们看到我发表在《沈阳日报》上的第一篇影视评论时,都投来惊讶的目光。

    入大学后,我担任班长,后来又担任了中文系学生会主席工作。但除了学习和工作,在我肩上最沉重的担子依然是生活,我必须为生活而奔波。入学后的第二周,院团委和系团总支书记热心地给我联系了家庭教师的工作,每周两个晚上去上课。我辅导的第一个学生以前语文成绩从未超过80分,我辅导了半年后,期末成绩98.5分,家长乐了,学生也乐了,我心里也有了一份安慰。这之后,我又做了两个家教,为了我和妹妹的生活,我每周一、三、六晚上和星期日整天都要出去讲课,属于自己的时间更少了。但我已学会了利用每一分钟。第一学年结束时,我的学习成绩名列第一,获得了一等奖学金。我把奖学金的一半作为班费,四分之一作为寝室活动费用,剩下的寄给了妹妹。

    自从母亲去世后,我是妹妹的惟一依靠。在妹妹眼里,我是什么事都能办到,任何困难都难不倒的,她的生活费用全部由我来负担。妹妹在县里的中学住宿,每逢假期来到我身边,积攒了一年的孤寂、苦恼,这时便从她幼小的心里倾泻出来。看着流泪的妹妹,我想起了苦难的母亲,心里酸疼,我也想和妹妹一起哭。可我是哥哥,我不能这样,我擦去她的眼泪,自己则像当年的母亲一样悄悄地咽下酸涩的泪水。我在妹妹面前装得大手大脚,不缺吃的,不少花的,惟恐她发现我手头拮据。我平时不舍得花钱买的菜,这时也给她买来。每次临走时,妹妹都流着泪不愿意走,我便狠着心训斥她。可送走妹妹从车站回来,我的眼泪便情不自禁地流淌下来,我下决心要照顾好妹妹,以兄长之情弥补她失去的母爱。    我整日忙忙碌碌,为了生活,为了学业,为了工作。我失去了许多青年人的浪漫,可我不后悔,因为我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所以我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珍惜、把握住现在的一切。这就是属于我的生活。

    我不会低头,多少痛苦我都熬过来了。我所要做的就是奋斗,为了我所热爱的生活,为了给了我无数关怀的老师和同学,为了我的妹妹,更为了备尝艰辛养育了我而没有享受我一丝报答的母亲……

推荐阅读:[高考励志文章:用生命奋斗] [我的励志日记:在奋斗的路上]

5、猜你喜欢: